%@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讯(记者 周晓华 通讯员 马永霞)近年来,海东市乐都区扎实推进“三保障”成果巩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衔接资金项目管理、扶贫资产管理等重点工作任务,查缺项、补短板、抓巩固、促振兴,以“为民”底色擦亮乡村振兴“成色”。
乐都区通过持续强化“2411”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加强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和教育、医疗政策落实情况常态化排查,集中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两轮,全区累计识别监测户799户2561人,2023年度新识别纳入监测户558户1827人均已落实分类帮扶措施。不断加强住建、教育、医保、卫健、水务等部门的衔接沟通,积极协调行业部门资源继续向脱贫户、监测户倾斜,持续巩固“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成果。
乐都区坚持把管好、用好衔接资金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财政衔接资金项目推进及资金支出“周调度、半月通报、月督查”制度,高频次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23年下达财政衔接资金19364万元,实施项目79项,目前已完工项目77个,支出资金18354.54万元,资金支出率达94.79%,财政衔接资金支出进度达到省级时序要求。
乐都区始终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脱贫户、监测户持续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次、劳务收入3.2亿元;累计发放脱贫人口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163.6万元,有效激发群众赴外务工热情、减轻务工成本负担;扶持认定帮扶车间(工坊)23个,带动485名农村群众就近就业;全面推进雨露计划大学生就业,2023年雨露计划毕业生368名,已就业升学354人,就业率达96.2%。同时,积极探索易地搬迁点后续产业发展道路,形成“易地扶贫搬迁+N”模式,开启盘活村级劳务市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行实践,脱贫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7.5%,实现搬迁户有劳动力家庭“一户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在梦圆居、七里店安置小区建设商铺3处104间、农贸市场1处,累计带动就业280余人,群众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扶持伦缘纪念品和服装加工2个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残疾人等92人就地务工增收;建成仓岭顶生态养殖场1处、高家安置点旅游一条街、李家壕和徐家台食用菌生产车间2处,带动1000余人增收。
为管护好扶贫资产,乐都区启动历年扶贫资金项目资产盘点工作,对全区2013年至2021年财政专项、地方政府债券、东西部协作等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盘点,涉及资金80598.56万元。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护到位、安全高效的原则,制定《乐都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回头看”实施方案》,进一步厘清扶贫资产底数,实现扶贫资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为精准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帮扶协作新格局,乐都区实施产业合作、助医助学、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项目,2023年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5200万元,实施项目45个。积极与中国信达公司开展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强化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点对点引领”,2023年中国信达帮扶资金2000万元,实施项目26个。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完成东西部协作农特产品销售额850.16万元和信达帮扶农特产品销售额9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