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海东日报记者 赵新秋 通讯员 包彤 报道
二月初,天气虽冷,但在海东市乐都区峰堆乡上一村的洋芋粉条加工厂内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晨曦初露,厂房中蒸汽氤氲,工人们忙碌于各自的岗位。有的专注打芡、有的熟练地将凝固的淀粉放入漏条机、还有的为成型的粉条“冲凉”。院子里,一排排晾晒整齐的粉条在阳光的映照下晶莹剔透,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冬日生产图。
“别看我们的手工粉条工序繁多,但真材实料、原汁原味、筋道爽滑,越嚼越有味道。这几天正是加工的高峰期,每天能加工1000公斤到2000公斤。”上一村村民辛元平说道。
在包装区域,村民谢凤兰一边手脚麻利地打着包装,一边笑着说:“我们生产的粉条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深受附近村民和城市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量持续加大。”据谢凤兰介绍,在家门口上班,每天能挣100元。
近年来,上一村洋芋粉条加工厂以实现利益“联”农为主,吸纳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增加集体经济收益,扩大峰堆马铃薯知名度,并带动运输、包装、劳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发展壮大上一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粉条产业为村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从田间的马铃薯种植,到粉条的加工制作,再到包装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一过程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加了村民的家庭收入。”上一村村党支部书记熊桂林说。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一根根洁白的粉条,不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家乡的记忆,更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有力引擎。
据峰堆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峰堆乡将紧紧围绕“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立足当地产业优势,牢牢抓住马铃薯良种繁育、商品薯扩繁种植等关键环节,全力做大做强做优马铃薯特色品牌。同时,以打造“绿色富硒土豆,高原种薯基地”为目标,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谋划新思路,培育更多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