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65001"%> 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海东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
您当前位置:中国中小企业海东网 >> 新闻中心 >> 海东新闻 >> 浏览文章
海东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
发布日期:2020/9/2 10:09:55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次数: 【字体:

根据8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西部地区要担负起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任的重要批示,按照《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立足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着力承接和引进一批精深加工,高端制造业,建设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围绕承接产业转移,有序的在西宁市,海东市,格尔木市建立省级对外开放经济合作区,争取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要求,海东市着力承接和引进西宁市等地区。

一、海东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进展情况

(一)区位优势。海东市 “公铁空”的立体化交通格局和干线公路网体系为提升海东门户枢纽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2016年我市建成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总占地面积501亩、总投资19亿元、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税物流国际商务区、昆仑国际酒店、保税商品直销中心、陆港口岸服务中心等,为海东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二)产业优势。海东市设立“一区五园”,河湟新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四大产业;乐都工业园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房屋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民和工业园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发展以铝精深加工、镍基合金、镁基合金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着力构建以铝精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互助绿色产业园以青稞酒酿造、高原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民族文化工艺品、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新型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化隆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园打造铝型材加工、高端复合材料等改良型加工制造、高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绿色建材、房地产开发等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循化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园规划建设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农畜产品、文化与旅游用品、现代物流与信息产业、小微企业创业园六个功能区。

二、承接产业现状

全市土地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2019年总人口149.32万人,人口密度大,土地面积小,工业环境容量较小,西部地区要担负起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任还处于探索规划阶段,相关准入条件、政策、标准、指标容量需进一步调查研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434户。规上工业企业主要涉及九大行业,其中:铁合金行业共有企业18户,产能88.8万吨;碳化硅行业共有企业4户,产能11万吨;有色金属行业共有企业5户,其中:电解铝企业有2户,产能51.5万吨;铝加工企业有3户,产能70万吨;建材行业共有企业22户,其中:水泥企业有7户,产能720万吨;玻璃企业有1户,产能360万重量箱;商砼企业有10户,产能402万方;其余4户为砂石、标砖、混凝土构件等建材生产企业;能源行业共有企业19户,其中:供电企业有1户,水力发电企业有7户、光伏发电企业有5户,年发电量约133亿千瓦时;天然气企业有5户,年供气约14亿方;洗煤企业有1户,产能30万吨;化工行业共有5户,主要产品有电极糊、炭素、乳化炸药、磷酸铁锂等;装备制造行业共有企业6户,主要产品有轨枕、波纹钢板、网围栏、下支臂模锻件等;采矿行业共有企业2户,主要产品为砂石、铁精粉、金精粉等;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共有企业12户,其中:白酒企业有1户,产能5万吨,植物油企业3户,产能21.6万吨,其余8户为牛羊肉、辣酱、饲料等加工企业。

三、海东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存在的堵点、难点和问题

(一)依靠海东市减量化无法解决新建项目指标的需求,需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总量增减平衡和排污权交易,且企业在排污权交易前需落实减量指标,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无法落实,影响项目开工建设。

(二)土地供给制约因素工业项目建设,各县(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紧缺,土地占补平衡指标和农转建土地指标落实难度大、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各园区可利用土地资源非常有限。

(三)全市市级财政财力薄弱,对企业、项目扶持力度不大,引进新兴产业企业和项目难。周边地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步伐加快,制约发展的交通运输、人才集聚、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因素得到快速改善,海东的区位优势减弱,招商项目要素配置不足,招商引资工作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大。

(四)对内贸易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消费需求与兄弟市州乃至省外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与基础建设水平、服务保障能力还不相适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全市商贸流通企业仍处于规模小、管理手段落后、经济实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缺少集购物、餐饮、娱乐、健身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跨区域消费(“两头吸”现象)和网购影响了全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尤其缺乏具有规模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及重要物资的储备、保鲜、冷链等设施。

(五)对外贸易结构布局不合理、发展动能转换不合拍,外贸主体少、总量小、品种单一、竞争力弱的现状尚未根本改观。外贸企业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市现有进出口资质的企业58家,但有业绩仅11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市进出口支柱企业--平安高精铝有限公司向美国等国家的铝板带出口量严重下降。另外,因劳动力、原材料等各项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以及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传统外贸订单量依旧走下坡路,订单碎片化目前仍然是企业的运营方式。

(六)电子商务发展缓慢,专业服务人才缺乏。大量的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开发,基层电子商务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平台构建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企业投入,新的通讯信息技术、信息效据资源库、设备等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普及。

(七)招商引资工作有待加强。招商引资、对外开放交流等工作还处在探索新模式阶段,在谈项目多,签约落地项目不多,重大项目落地也不多。宣传方法单一,信息渠道不广,包装、推介项目的意识不强、针对性不够,招商引商氛围不浓,还需认真研究推动。

四、政策措施建议、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建议省上相关部门在承接并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方面向海东倾斜,并在重大项目规划、前期工作深度上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大项目、好项目在海东落户并建成投产,扩大海东工业经济总量,促进海东产业结构调整。

(二)承接与被承接并举。一是加快优势产业被承接,积极推进拉面、青稞酒、青绣、富硒四大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原牌”“河湟硒谷”等品牌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头作用,推动形成走出青海、面向国内、走向国际的发展模式;二是因势利导承接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根据各园区自身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市场结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态势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科学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深度融合产业集聚模式,培育形成完整产业链。深化青藏高原牦牛产业示范园项目、深圳森光、灿鸿等基础电子材料科技企业产业转移探索,强化无锡市对口帮扶海东协作关系,承接无锡工业园区产业项目。

(三)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在承接产业准入条件、配套政策、相关标准、指标容量等方面适当倾斜,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水、电、气等生产要素直接交易,强化要素保障;二是严格执行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政策,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指导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主管单位:海东地区经济和商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海东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青ICP备05000331号